<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福鼎 > 民风民俗 > 人物传志

        福鼎着名人物

        发布时间: 2022-10-26 00:00

        1、杨楫(生卒年不详),字通老,长溪县潋村(今秦屿潋城)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与杨方、杨简同为朱熹高足,时号“三杨”。杨楫平生清廉有守,刚正不阿。任莆田县尉时,因屡次上疏指责闽帅程叔达过失,被罢官而归。漕使林祈深感杨楫节直可钦,遂上书朝廷荐举他。此后,杨楫官至司农寺簿。出知安庆,移湖南提刑、江西运判,所到之处政声颇着。

        杨楫弘扬朱熹理学,早年入熹之门。还为朱熹的力作《楚辞集注》题跋。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被诬推行“伪学”,杨楫请朱熹至其邑避难讲学。翌年,杨楫将朱熹迎至潋村(今潋城)家中。朱熹病逝后,杨楫在石湖观供朱熹像,每逢朱熹忌日便往奉祀。杨楫卒于朝散郎任上,生前着有奏议《悦堂集》。

        2、林汝浃(1178—?年),字伯深,号则庵,长溪县幼儒乡望海里九都(今福鼎溪)花门头村人。生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擅长诗赋,出口成章。一日至匠铺购买剪刀,受到工匠雅谑,即以剪力为题吟题:“一双蒲剑两边开,几向红炉炼出来;寄语嫦娥须展手,蓝袍急急为君裁。”工匠称奇,便以一快剪相赠。

        汝浃多才多艺。因日常刻苦磨炼,功技压群。又兼学医,善治骨伤。

        嘉定四年(1211年),汝浃赴京应试,中右榜武状元,授职门舍人。中秋,宁宗赵扩设宴百花楼,令群臣咏新月诗以助兴。汝浃即呈一律:“高压群星出海涯,清光不许乱云遮;上悬碧落三千界,下烛红尘百万家。陶径柳疏金影现,榭庭帘卷太钩斜;嫦娥特地通消息,报道君家有桂花。”宁宗大悦,即赏黄绢5匹、白绸10丈。

        汝浃历任武功大夫等职。告老返乡,修建双魁书院,延聘良师教育后人。

        3、朱腾芬(1881—1932年),字承芳,号馨梓,化名达三,清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福鼎县果洋村。光绪二十四年,参加福宁府试,名列第一。历任福鼎县视学员、禁烟局局长等职。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致力于国民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春,腾芬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奉命回国策动武装起义。民国元年(1912年),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成立大典,被委为教育顾问。

        民国6年6月5日,腾芬随议员参加护法。同年9月,他参加非常国会第一次会议,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委腾芬为大元帅顾问。民国10年4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委腾芬任国会法典委员会副主任。民国13年10月,段祺瑞复任临时执政。腾芬素来恶段,于民国14年携眷返闽,从事实业造福乡梓,进行嵛山岛的开发。民国21年初,腾芬病笃,自择墓地于嵛山垦殖公司后门山。

        4、黄丹岩(1897~1934年),丹山、曾名彦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生于福鼎县秦屿屯头斗门村。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丹岩积极投身爱国运动。民国12年,回乡任教期间,积极宣传文化科学知识,将孙中山像挂在“七仙宫”内,曾震动一方。民国15年秋,应聘任岚亭小学校长,响应支持国民革命,成立乡民自卫队。民国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由马立峰介绍丹岩到福安党小组,并参加福州市委领导的“五一”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民国21年夏,丹岩按照中共福安中心县委“要后援黄兰”的指示,以福鼎三佛塔为中心发动群众,成立抗捐指挥部。民国22年5月前后,叶秀蕃与黄丹岩一起工作9个月,到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是年冬,中共福鼎县委成立,黄丹岩为县委负责人之一。民国23年1月10日,由于叛徒林于木告密,丹岩被捕,同年1月27日,丹岩在桐山英勇就义,年仅37岁。

        5、黄淑琮(1906~1934年),学名黄坚,号石卿,福鼎店下筼筜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民国13年,在福建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时,为联合霞浦各界举行游行示威,并撰写讨伐帝国主义的檄文。民国15年,在福州结识了叶秀蕃、范俊等人,接受马列主义教育。民国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秘密革命活动。翌年7月,建立了福鼎第一个农民小组。10月成立了福鼎最早的党小组——中共筼筜小组,民国21年春,淑琮发动青壮年参加赤卫队,建立了福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筼筜赤卫队,同时发动群众筹资购买枪支弹药。是年冬,中共筼筜支部成立,黄淑琮任书记。亲自将自家的田契、账簿当众烧毁,民国22年,淑琮等在店下、秦屿等地建立乡、村苏维埃政府。同年冬,中共福鼎县委成立,淑琮为县委负责人之一。民国23年2月,淑琮在店下田头村部署赤卫队武装暴动时,被浙江省保安团围捕,于2月23日在秦屿后岐沙滩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以上人物出自《福鼎县志》(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