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 | 应急预案 |
福建省福鼎安丰特殊树脂有限公司 | 福建省福鼎安丰特殊树脂有限公司储罐泄漏、火灾现场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当泄漏发生或可能发生时,可能出现以下征兆:当人员突然闻到特殊臭味或中毒;设备、管道发出“嘶嘶”的响声;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设备设施压力突然下降。储罐区泄漏的可能危害程度详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中的“5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 2 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工作由办公室主任黄振绍负责,联系电话为*,信息报告程序及方式详见《综合应急预案》中的“4.3.1内部接警与上报”。 3 应急处置 3.1储罐泄漏处置方案 对于储罐区现场有大量甲苯等物质泄漏时(如管道阀门断裂),当班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应急办报警,同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带过滤罐防毒面具或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套鞋等),立即关闭储罐邻近的阀门,防止物料持续外泄,同时关闭围堰排水口阀门。如泄漏的甲苯从围堰中溢出,大量溢出时用沙土围堤收容,然后通知周围巡检人员切断雨水总排放口阀门,防止泄漏液通过排放口外排。 用自吸泵将泄漏的甲苯转移到安全的储罐内,减轻事故处理工作量,小量溢出时可用沙土覆盖然后收集到铁桶内,交由厦门绿洲公司处置。 3.2 罐区火灾处置方案 (1)现场处置人员在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同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同时通知周围巡检人员立即关闭雨水排放口切断阀,防止消防废水通过排放口外排。 (2)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会造成威胁的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途径。 (3)灭火作战要按计划,确定攻防路线、阵地,有序进行,每小组至少要由2-3人组成。 (4)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和灭火方法。 (5)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容器,不能疏散的应部署水枪对其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对储罐进行射水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 (6)泄漏物引起的火灾,灭火同时要做好堵漏准备工作,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 (7)及时切断雨水出口阀门。 4. 注意事项 任何员工发现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争取消除事故或遏制事态扩大,同时立即报告罐区负责人,必要时同时报警,处置时注意事项如下: (1)及时自救并正确向上级汇报,必要时报警; (2)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4)妥善处理被污染的衣物、泄漏物及堵漏、吸附材料,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5)现场处置时,除应急救援人员外,其它人员应退避到安全地带; (6)事件无法控制时,应疏散人群,在安全地带等候,引导外部救援单位进厂救援并协助其工作。 |
|
福建正利发树脂有限公司 | 11福建正利发树脂有限公司储罐泄漏、火灾现场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当泄漏发生或可能发生时,可能出现以下征兆:当人员突然闻到特殊臭味或中毒;设备、管道发出“嘶嘶”的响声;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设备设施压力突然下降。储罐区泄漏的可能危害程度详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中的“5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 2 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工作由办公室主任王术平负责,联系电话为**,信息报告程序及方式详见《综合应急预案》中的“4.3.1内部接警与上报”。 3 应急处置 3.1储罐泄漏处置方案 对于储罐区现场有大量甲苯等物质泄漏时(如管道阀门断裂),当班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应急办报警,同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带过滤罐防毒面具或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套鞋等),立即关闭储罐邻近的阀门,防止物料持续外泄,同时关闭围堰排水口阀门。如泄漏的甲苯从围堰中溢出,大量溢出时用沙土围堤收容,然后通知安环部主管切断雨水总排放口阀门,防止泄漏液通过排放口外排。 用自吸泵将泄漏的甲苯转移到安全的储罐内,减轻事故处理工作量,小量溢出时可用沙土覆盖然后收集到铁桶内,交由厦门绿洲公司处置。 3.2 罐区火灾处置方案 (1)现场处置人员在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同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同时通知安环部主管立即关闭雨水排放口切断阀,防止消防废水通过排放口外排。 (2)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会造成威胁的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途径。 (3)灭火作战要按计划,确定攻防路线、阵地,有序进行,每小组至少要由2-3人组成。 (4)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和灭火方法。 (5)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容器,不能疏散的应部署水枪对其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对储罐进行射水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 (6)泄漏物引起的火灾,灭火同时要做好堵漏准备工作,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 4. 注意事项 任何员工发现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争取消除事故或遏制事态扩大,同时立即报告罐区负责人,必要时同时报警,处置时注意事项如下: (1)及时自救并正确向上级汇报,必要时报警; (2)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4)妥善处理被污染的衣物、泄漏物及堵漏、吸附材料,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5)现场处置时,除应急救援人员外,其它人员应退避到安全地带; (6)事件无法控制时,应疏散人群,在安全地带等候,引导外部救援单位进厂救援并协助其工作。 |
|
福建永昌盛合成革有限公司 | 一.福建永昌盛合成革有限公司DMF储罐泄漏现场处置预案 1危险性分析 当泄漏发生或可能发生时,可能出现以下征兆:当人员突然闻到DMF特殊臭味或中毒;设备、管道发出“嘶嘶”的响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设备设施压力突然下降。储罐区泄漏的可能危害程度详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中的“5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 2 信息报告 DMF储罐区的信息报告工作由现场操作人员及巡视人员负责,信息报告程序及方式详见《综合应急预案》中的“4.3.1内部接警与上报”。 3 应急处置 3.1应急处置原则 (1)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后,应急救援人员首先抢救现场受伤人员,要及时把现场中毒、受伤人员救出现场。 (2)在抢救受伤人员的同时,要及早切断危险源和堵塞泄漏点。 (3)及时把可能波及的危险源进行隔离封闭,控制事故的发展态势。 (4)本单位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一定要坚持先自救的原则,及时把事故消灭在初发状态,但也要量力而行,无力自救的要及时上报环保部门或其它相关部门,由专业救援队伍介入指挥救援,不能贻误救灾时机。 3.2 DMF储罐泄漏处置方案 (1)若储罐少量泄漏,可以直接将泄漏口堵住的,处置步骤为: ①当班工作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小心在围堰外检查出口阀门是否关闭。 ②机修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带上工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小心的对泄漏处进行堵漏。 ③堵住后,如果泄漏量较大,则用应急泵将在围堰内的危险化学品抽到废水罐中。如果量小则当班工作人员对泄漏区域用清水冲洗,冲洗水引流至事故应急池。 (2)储罐大量泄漏,无法在泄漏过程中堵漏,处置步骤为: ①当班工作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小心在围堰外检查出口阀门是否关闭。 ②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③将两个贮罐中间阀门打开,并关闭加药阀门,同时开启加药泵,让漏泄贮罐内化学品转移至完好的贮罐。 ④在贮罐压力小后或全部转移后,由机修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带上工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小心的对泄漏处进行堵漏。 ⑤堵住后,如果泄漏量较大,则用应急泵将在围堰内的危险化学品抽到废水罐。量小后当班工作人员对泄漏区域用清水冲洗,冲洗水引流至事故应急池。 (3)如泄漏的DMF从围堰中溢出,大量溢出时用沙土围堤收容,然后通知门口保安切断雨水总排放口阀门,防止泄漏液通过排放口外排。小量溢出时可用沙土覆盖然后收集到铁桶内,暂存于危废间,之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置。 冲洗废水的处理参照4.4.1.1。 3.3 DMF罐区火灾处置方案 (1)现场处置人员在上风或侧风阵地,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同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同时通知门口保安立即确认关闭雨水排放口切断阀,防止消防废水通过排放口外排。 (2)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会造成威胁的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途径。 (3)灭火作战要按计划,确定攻防路线、阵地,有序进行,每小组至少要由2-3人组成。 (4)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和灭火方法。 在参加灭火时,各人要随手带上自己地点就近的灭火器材,火灾地点现场灭火器材不够时,生产区各个区域范围都布有消防栓、水带和各种消防灭火器材,可以解决一般火灾扑救所需的器材。 灭火时,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然后扑灭火源。消防给水系统在火警进一步扩大时使用,起降温灭火及供泡沫水枪使用。使用泡沫液灭火必须使用消防泡沫枪。水枪(泡沫枪)由两个人把握,以免伤人,灭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5)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容器,不能疏散的应部署水枪对其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对储罐进行射水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 (6)泄漏物引起的火灾,灭火同时要做好堵漏准备工作,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 4. 注意事项 任何员工发现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争取消除事故或遏制事态扩大,同时立即报告罐区负责人,必要时同时报警,处置时注意事项如下: (1)及时自救并正确向上级汇报,必要时报警; (2)应急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4)妥善处理被污染的衣物、泄漏物及堵漏、吸附材料,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5)现场处置时,除应急救援人员外,其它人员应退避到安全地带; (6)事件无法控制时,应疏散人群,在安全地带等候,引导外部救援单位进厂救援并协助其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