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鼎文化公园一路向北到普后桥,这里的视野开阔,你可以远眺青山层峦连绵。来这晨练的人不少,除了全副武装的奔跑者,还有独自一人沉声静气地在溪边打着太极的,也有清闲人士悠哉游哉溜着的。想必晨练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吧。
林荫道的尽头是普后桥,这是座新桥,也是很普通的水泥桥,它既没有下游彩虹桥的霓虹灯修饰,也没有桐山桥的红色钢索,可能是因为靠近郊区的缘故吧,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往来的桥。桥下还设有碇步,供散步的人穿行。人们步行来此,可以坐在中间的石块上,脱掉鞋袜,将脚伸于溪水里。溪水是清凉的,冲刷着双脚,感觉很是惬意。
溪中还有几处小渚,杂树、芦苇丛生,可见溪水不深。好闲者大都喜欢临溪徒步健身,沉醉于桐山溪两岸风景。相传,这里有“桐山八景”之称,成为福鼎旧时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溪里鱼多,大多是成群结队的各色鲤鱼,仅供人观赏、喂食。鲤鱼具有良好的体型、优质的色质以及优美的游姿。溪中的鲤鱼群游泳宛如一幅漂亮的水上风景画,引来无数观者。如问我为何闲庭信步,那一定是因为鲤鱼让人放慢了生活的节奏。
观鲤得闲适,而喂鲤则有情趣。用带来的饼干作为鱼饵,将掰下来的一小块饼干投掷溪中,很快便有几头鲤鱼游来,张开四方阔口,将饼干吞无。人们接着投掷饼干,鲤鱼的数量随着我们投饼干的次数逐渐增多。顷刻间,几十条的鲤鱼挤在溪岸的石块下,个个张着嘴巴,翻腾着身子,溅起水花直逼岸边。看来似乎有点像元代名画《跃鱼图》里体大肥满的鲤鱼,自水面奋力跃出,卷起层层水花,是极有趣了。
水面上泛起道道涟漪,可以看清水流的方向,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仿佛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我注意到有些涟漪很不规律,成一小块锥形状,逆着水流方向移动,仔细一看原来是有人在溪里游泳。炎热的夏季,这条母亲河敞开怀抱,让人们投入其中,尽情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