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福鼎 > 民风民俗 > 民族宗教

        凤凰情结

        来源:beat365网页登录_365bet官网备用网站_365betvip民宗局 发布时间: 2022-11-10 00: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畲族的凤凰情结与他们认定的民族发源地广东凤凰山和三公主的传说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三公主传说:

        畲族视本族女性为凤凰的化身。勤劳、善良、聪明、美丽的畲族妇女对本民族的卓越贡献博得同胞的普遍尊敬,从而形成了畲族特有的“崇凤敬女”习俗。

        在忠勇王的传说中,高辛帝的三公主是畲族的女始祖,作为畲族女性的代表,三公主受到畲族世世代代的爱戴和崇拜。畲族古歌《祖婆歌》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歌颂三公主:

        你是丹凤迎赤霞,

        你是朝阳来变化,

        你比月亮更精华。

        …………..

         

        传说三公主是凤凰的化身,当年三公主出生之时,“凤凰来此百鸟珍”。畲族是一个酷爱唱歌的民族,他们将本民族的歌谣叫做“歌言”,畲族认为,这歌言的来历正是来自由于三公主。

        一春一年又一年,第三公主生端庄;

        聪明伶俐多容貌,胜过嫦娥降落凡。

        眉似红霞映春晖,脚步移时杨柳垂;

        树摇草笑迎公主,山欢水笑百鸟飞。

        公主长成真绝佳,含似牡丹吐芳芽;

        世上无人这样美,盖落凡间一枝花。

        公主成年更聪明,近山也知鸟啼音;

        公主也知百样鸟,云雀要找她谈心。

        画眉欢喜盈盈笑,直直飞到玉凤楼;

        又同公主来对歌,画眉一首她一首。

        公主长成尽灵通,鸟唱歌言教人传;

        山哈歌言从此起,传流万代教子孙。

        在三公主和忠勇王成亲之际,母后娘娘钦赐凤冠和镶有珠宝的凤衫给公主,将自己心爱的女儿装扮成高贵的凤凰,祝福她像凤凰鸟一样,给畲族带来幸福和吉祥。后来公主生儿育女,就将女儿打扮成凤凰模样,此举代代相承,成为习俗流传至今。由于历史上畲族实行的是族内婚,这样就保证了畲家的每一个新娘都是美丽的凤凰。

        二、凤凰山传说

        凤凰山在今广东省潮安、丰顺两县境内。凤凰山主峰居于凤凰山的西北,海拔1498,是潮州的第一高峰。古代的潮州包括今天的整个粤东地区(相当于今潮州、汕头、揭阳、梅州4个设区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

        凤凰山区是古代畲民的活动中心,畲民对这里寄托了极为深厚的感情,把它视为民族的发祥地。畲民认为,在很早的古代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凤凰山区,他们的始祖忠勇王死后也安葬在凤凰山,他们把这种观念写入族谱让后代相传,绘入连环图(祖图)供族人瞻仰,还编了歌言在族内传唱。

        由于“凤凰山”之名字有“凤凰”二字,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神鸟凤凰,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凤凰山的崇敬心情。

        三、畲族凤凰装

        畲族男子的穿戴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的传统装式却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上世纪80年代以后,畲族妇女的原有装式逐渐从社会生活中淡出,人们在怀念传统的同时,开始用“凤凰装”来指称畲族妇女的传统装束。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各有特点。

        (一)、闽东北装式

        闽东畲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用苎麻布裁制而成,基本上都用黑色,也有用蓝色。衣服向右开襟,围裙绣有人物和花鸟图案,腰间束白色绣花(称作“山哈带”)。畲族妇女还喜欢佩用银饰,如发簪、耳环、耳坠、戒指、手镯等不同地区畲族妇女的衣服和发式又有不同。

        福宁东路装(福鼎式)

        福宁东路装也叫福鼎式(福鼎旧时也称福宁东路)。上衣服斗和领口饰有红色花边,袖口的滚边红绿相间,领口加饰两颗红色绒球。

        发式梳扎时将头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梳扎过程不掺假发。畲族称这种发式为“凤尾髻”。

        福安装(福安式)

        福安装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市蕉城区的大部地区。特点是上衣沿服斗的边上有一条红布边,靠袖头处有半个红色方形,据说这是上古高辛帝敕封时盖的“金印”。

        畲家妹子16岁以前的装扮象征雏凤。梳理时先用红绒绳与头发掺在一起编成长辫子,然后盘缠在头顶,额前有刘海,16岁后头发梳成筒形,扎上红绒绳,是为“凤头”;衣领袖边镶上花边,是“凤身”;腰带上有图案花纹,末梢还有丝绦,比拟小凤凰美丽的翎尾。

        婚后妇女是成年大凤凰的装扮。头发从脑后梳起,盘在头上呈筒形高帽状,中间发髻隆起,横插一条银簪;衣领襟边和两袖的花边宽大而且色彩艳丽,腰带也异常美丽。

        福宁西路装(霞浦式)

        福宁西路装也叫霞浦式(霞浦旧时也称福宁西路),流行于霞浦大部和福安东部松罗、溪尾一带。上衣服斗和领口上均绣花边,以红为主色;青年妇女的盛装饰有三组花边,称为“三红衣”。

        这一带畲族妇女的发式称为“福宁头”。梳扎时先将头发大约按二比三分为前后两部分,掺入假发,用发夹固定,呈海螺状,最后插上大银簪。这种发式又叫做“盘龙髻”。

        罗源装(罗源式)

        罗源装流行于罗源、连江、福州北峰、闽侯以及宁德南部飞鸾一带。平时服装与福安式、福宁西路式大体相近;盛装的花饰则异常华美,十分锦绣。

        罗源装的发式叫做“凤头髻”。梳扎时将头发拢到脑后,卷成两股,交叉缠绕在用竹木或者铁丝制成的细长的发饰上,固定于头顶,再用红绒绳缠扎,使头额呈一个高突的造型。

        (二)、闽北装式

        闽北畲族妇女的凤凰装以顺昌县的为代表。服饰与闽东的差不多,主要特点在发式。闽北畲族妇女的传统发式是“扇形髻”:以百根银簪配上红绳,编成扇形帽,平戴在头上;扇帽两侧挂着彩色丝绦,走起路来,摇曳多姿。

        (三)、浙西南装式

        浙江省南部山区畲族妇女的传统装式也称为“凤凰装”,东南部的与西南部的有较大的差别。东南部如苍南、平阳畲族妇女的装式基本上与闽东的福宁东路装(福鼎式)相同。

        浙西南畲族传统女装很是别致,凤冠、花边衫、彩带、花鞋等为畲族服饰特色。浙江丽水、云和一带畲族妇女的发式(凤冠)梳理比较复杂,还要用许多小珠串装饰,正面看去仿佛是一个“人”字。景宁畲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色调,襟口花边多采用素色,发饰也比较素雅;近些年有所改革,不少妇女穿起了红装。

        四、崇凤敬女

        (一)、崇凤习俗

        畲族崇敬凤鸟的习俗表现在许多方面。

        1、凤凰形象

        畲族同胞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尽情地表现出对凤凰形象的喜爱。举例如下。

        畲族的传统女装除整体隐喻凤凰鸟的装束外,还绣有许多凤凰图案,主要在上衣服斗处和围裙,绣工精美。

        畲家祠堂前殿的屋顶常饰有双凤雕塑,昂首展翅而呈五彩;与正殿屋顶的双龙彩塑相对,寓意龙凤呈祥、兴旺发达。

        北京世纪坛表现中华56个民族盛世大团结主题的群雕中,以凤凰代表畲族,形象是展翅的凤凰。

        2、“凤凰节”

        旧时畲民还有过“凤凰节”的习俗。

        每隔三年的正月十五日就是凤凰节的日子。这一天,畲家用糯米糍塑成凤凰模型到附近的宫庙祭祀凤凰,祈求神鸟给他们带来平安、吉祥。

        3、“凤凰蛋”

        畲族姑娘在出嫁时娘家要为新娘子准备好许多“凤凰蛋”(经红颜料染过的煮熟的鸡蛋)。这些“凤凰蛋”一部分塞在新娘的衣兜里,更多的是藏在嫁妆里,表示娘家的祝福。

        畲家新婚闹洞房有一个节目是“讨凤凰蛋”,青年人唱着歌谣,兴高采烈地为着凤凰蛋又找又闹又讨,表达对新娘“早生贵子”的祝福。

        五、“男拜女不拜”

        畲家认为,畲族的始祖婆三公主是上古高辛帝的女儿,身份高贵,荣耀无比,在与忠勇王结婚时没有行跪拜礼。

        这个观念后来迁移到畲家的后代新娘身上。在婚嫁过程,畲女礼别娘家祖先时无需下跪,只要站在厅堂对着中堂壁行鞠躬礼。男家迎娶新妇,要在中堂上方贴“凤凰到此”的大红横批;拜堂仪式上,新郎三跪九叩头,新娘却端立一边,点点头,表示一个意思即可。

        畲族“崇凤敬女”的传统观念,在“男拜女不拜”的特有婚俗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六、其他敬女习俗

        (一)、主持家政

        畲家婚俗,新娘嫁到夫家的当晚,新娘向公婆敬过茶后,公婆就将象征家政权力的仓房钥匙和寓意薪火传承的火柴,当着众人,一并交给新媳妇。新媳妇接过这两件东西,就意味着成了家里新的女主人,掌管家中事务。

        (二)、参加祭祖

        畲族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履行一种特殊的“祭祖”仪式。经过这种仪式的人在氏族内部享有许多特权,受到特殊礼遇。

        (三)、母舅权威

        畲族对女性的尊崇还表现在母舅的权威上。在族内,母舅的权威远远超过同宗叔伯;外甥和甥女的婚事要由母舅主办;兄弟分家,由母舅主持;妇女去世,母舅未到,死者不得收殓;婚丧寿诞的酒宴,母舅一定坐大位(首席)。

         

        勤劳、善良、聪明、美丽的畲族妇女为畲族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畲族妇女是家族的核心,她们除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之外,还要和男子一样,长年累月地上山下田,辛苦劳作,因而受到整个民族的尊敬。畲族族谱如是记述:“吾族本畲民,男女耕作,自古如斯”。

        凤凰情结与忠勇精神一道,共同主导着畲民的精神生活,是照耀畲族精神家园的“双子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