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阳镇党委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挖掘一批有影响力、有一技之长、甘于奉献的党员作为领衔人,创建“邓昌朝党员工作室”“朱有会党员工作室”“梅福星党员工作室”“朱华骏党员工作室”“卢慧平党员工作室”等5家党员冠名工作室,搭建起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平台,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产业发展促振兴
管阳镇是福建省生态乡镇,是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之一,为推动管阳白茶“‘链’上共舞,绿色共赢”,以管阳茶协会会长朱华骏名字命名的党员工作室设立在唐阳村,有效带动3.8万涉茶人员增收致富。唐阳村试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茶农+茶青经纪人联合体+茶企”的闭环管理模式,朱华骏及其工作室积极协助开展唐阳村建设绿色防控示范茶园签约,鼓励协会企业主动认购全村2345亩茶园,先后与20家茶企和10名茶青经纪人签约,设立3个固定收购点收购茶青,向茶农派发茶青订单,实现了茶农收现金、经纪人获薪金、茶企省本金、村集体得酬金的闭环产销链,带动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朱华骏工作室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管阳镇甘薯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种植面积位列全市第一,以天竹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慧平名字命名的党员工作室就设立在甘薯的主要种植村——天竹村。卢慧平及其工作室建立起了优质甘薯示范片,引进了抗薯瘟能力强的“福薯604”品种,亩产可实现超过5000斤,并向周边8个行政村提供甘薯种苗。卢慧平开设田间学校,通过技术指导将传统的产量导向转变为质量导向,向困难群众免费或优惠发售甘薯种苗、化肥,吸纳他们到合作社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吸纳的困难群众人均年收入超过2.4万元。
卢慧平党员工作室
助农纾困解难题
管阳镇共有16名省、市优秀干部到脱贫村、软弱涣散村和乡村振兴试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指导员,他们干成了许多想干的要事,办成了许多难办的急事,做成了许多该做的好事,在驻村干部中授牌成立党员冠名工作室,进一步激发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活力。
乾头村土壤适宜发展红米,驻村第一书记朱有会了解到红米营养价值高,为此,“朱有会党员工作室”提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平台”机制,联村打造红米种植基地共1438亩,收成达50万斤,并注册“水碓洋”红米商标提升品牌价值,销售单价同比增长40%。为拓宽销售渠道,在朱有会的动员鼓励下,党员举办直播带货活动30多场,打响乾头村红米品牌,带动红米销售超过10万斤,帮助300多名村民实现增收。
朱有会党员工作室
在梅福星党员工作室的带动下,天竹村迎来了诸多变化,撬动更多资源力量下沉,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65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在农业经济领域实现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帮助协调解决产业规划、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问题16个;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平安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协调处理矛盾纠纷9件。
梅福星党员工作室
爱心助学显担当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关注农村教育工作,帮助农村的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以福建省劳模邓昌朝名字命名的党员工作室在西昆村德成学校成立。退休干部邓昌朝几乎把家安在了学校里,为孩子们义务上课、讲革命故事,事无巨细地为学校做着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带动身边的党员群众开展助学扶困、爱心环保、“道德讲堂”等志愿服务,累计回收了约16万个废塑料瓶、1.5万多斤废纸,徒步走过的助学路累计10万公里,“好德乐善而无求”的精神带动了越来越多志愿者参与到环保和慈善事业中。参与帮困助学的人已超过7000人,捐款总金额达483万元,邓昌朝用爱心善款设立“希望工程助学基金”,用于帮扶寒门学子圆梦启航,受助学生也纷纷积极参与助学活动,实现爱心的循环接力。
邓昌朝党员工作室